Shona Taine的制表之路始于童年的一场震撼。1998年出生于法国钟表之乡La Chaux-de-Gilley的她,10岁时随父母游览布拉格,被老城广场的天文钟深深吸引——机械装置驱动的金色浮雕与行星轨迹,在她眼中化作时间与艺术的完美融合。这段记忆如同种子,在少女时期发芽:当同龄人在图书馆研读文学时,她已在父亲的工作间拆解旧闹钟,用螺丝刀和放大镜探索齿轮咬合的奥秘。
2015年,17岁的Taine进入法国钟表重镇Morteau的Edgard Faure职业高中,在传统制表教育中展现出惊人天赋。白天学习机械原理与金属加工,夜晚通过在线课程攻读索邦大学现代文学与南泰尔大学哲学学位,这种文理兼修的背景为她的创作注入独特深度。2017年,她凭借自制的“茶道之路”腕表荣获法国最佳学徒称号,表壳雕刻的茶叶纹路与机芯的日内瓦波纹交相辉映,初现将东方美学融入瑞士制表的构思。
22岁创立独立品牌Khemea(源自希腊语“炼金术”)时,Taine已积累了为瑞士制表师代工复杂功能腕表的经验。她的工作室位于法瑞边境的Les Brenets,与制表大师Olivier Mory的工坊相邻,这种地理位置让她得以在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间自由穿梭。首枚作品Arkhea陀飞轮腕表耗时三年研发,将她对报时功能的痴迷推向新高度:18K玫瑰金表壳内,手工雕刻的月相盘与行星轨道装置呼应布拉格天文钟的灵感,独创的双发条盒系统提供120小时动力储备,表盘布局则借鉴了18世纪航海钟的对称美学。
Taine的制表哲学强调“机械的诗意”。她坚持每枚腕表从设计到组装的全流程手工操作,甚至亲自锻造螺丝与游丝。2024年日内瓦钟表展上,她推出的女性陀飞轮作品引发轰动——表壳采用纳米陶瓷与玫瑰金嵌合工艺,表盘以普罗旺斯薰衣草为主题,运用失传的“火焰珐琅凸纹”技法,在陀飞轮框架上呈现立体花瓣。这种将机械精度与艺术表达结合的方式,使她的作品成为收藏家追逐的对象,Arkhea系列二手市场溢价已超50%。
如今,Taine的工作室里仍摆放着布拉格天文钟的微缩模型,提醒她最初的感动。作为极少数女性独立制表师,她的存在打破了行业性别壁垒,更以“用齿轮书写时间诗篇”的理念,为瑞士制表注入新的活力。当问及未来时,她笑言:“我想让每枚腕表都成为可佩戴的哲学论文。”这种将文学、哲学与机械融合的野心,或许正是她在制表界独树一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