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eas Strehler

  • Andreas Strehler

    出生年月:1971


    国  籍:瑞士


    AHCI现成员

            Andreas Strehler曾说:“制表就是我的人生。”
            从年少时起,Andreas Strehler的人生轨迹便已清晰可辨。怀揣着对制表梦想的执着追求,他一步步成长为一位非凡的人物。即便在今天,他依旧谦逊地称自己不过是一名 “普通” 的制表师。然而,他对制表事业的热爱与投入,早已超越平凡,用精湛的技艺和无尽的热忱,诠释着制表师这一职业的深刻内涵。
           Andreas Strehler出生于1971年,在其他孩子还在玩“警察抓小偷”游戏的年纪,他就展现出了对机械的热爱。他开始拆解自己的第一件技术设备,然后再把它们重新组装起来,使其还能正常运转。他父母家中几乎没有什么东西能逃过他的注意,无论是布谷鸟钟、电动小火车还是晶体管收音机。他对这些东西的功能、机械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精密构造很感兴趣。他父亲甚至允许他拆解自己收藏的手表,去探索其工作原理。所以,他在那时就萌生了长大后成为一名发明家和制表师的愿望,也就不足为奇了,尽管他最初的想法是发明机器人和“时光机”。
           1987年,Andreas Strehler最终在弗劳恩费尔德开始学习制表手艺。1991年完成学业后,他在“雷诺和帕皮”(Renaud et Papi)公司担任了四年的原型开发主管,在复杂机械的开发和制造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1995年,他成为了一名独立制表师,专注于古董表修复工作。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Andreas Strehler利用自己积累的经验,打造了许多别具一格的时计。越来越多想要定制独特手表的钟表爱好者找到他,希望实现自己的梦想。就这样,年复一年,他打造出一系列定制手表,满足了客户的精准需求。在Andreas Strehler身上,客户们找到了一位注重细节、追求完美且能实现他们愿望的“制表师”。
           除此之外,Andreas Strehler不断推出新奇的时计,吸引了制表界的目光。1998年,他的“万年历”表是对宝玑“共鸣”表的全新演绎和诠释。同年,他还获得了一款按钮操作的时间显示切换装置的专利。次年,他推出了相应的怀表“Zwei”(德语,意为“二”)。
           Andreas Strehler还关注制表过程中新材料的运用。比如,他在2000年获得专利的碳质补偿摆轮。
            2003年,Andreas Strehler为瑞宝(Chronoswiss)打造的“Chronoscope”时计当选为当年的“年度最佳手表”。
           除了开发和制作自己的手表,Andreas Strehler还继续为其他知名品牌打造机芯。2003年,他与亨利慕时(H.Moser&Cie)开始合作,共同打造出“亨利慕时万年历”表,这款表为该公司在日内瓦高级钟表大赏的复杂功能类别中赢得了第一名。2006年,他为艾美(Maurice Lacroix)开发了“Le Chronographe”机芯,这是艾美首款自制机芯。2007年,他与海瑞温斯顿(Harry Winston)合作推出了“Opus 7”时计。
           2005年,Andreas Strehler创立了自己的开发中心——UhrTeil AG,这使他能够实现尽可能高的制造精度。如今,Andreas Strehler不仅是一位天赋异禀的开发者和制造者,以可靠的声誉闻名,还是一位企业家,他几乎能开发手表的所有零部件,并在自己的UhrTeil AG公司进行生产。而且,如果制造所需的机器不存在,他会自己研发。
           2008年的“Papillon”和2012年的“Cocon”等表款,体现了Andreas Strehler将机芯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完美精简的理念,为制表工艺的传统赋予了全新的诠释。
           小时候,他想制造机器人和时光机;如今,他在传统与创新之间创造出了一个微观机械的“小宇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手表。
           Andreas Strehler还是制表师俱乐部的创始成员之一。

  • 您还没有选择分类数据,请先选择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