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表界,George Daniels无疑是一位传奇人物。他凭借对制表的热爱、精湛的技艺以及卓越的创新精神,在高级制表领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1926年,Daniels出生于英国桑德兰。他的母亲未婚先孕,在生下他后,母子俩回到伦敦,母亲随后与他的父亲成婚。Daniels成长于一个普通家庭,是家中十一个孩子中的老二。5岁时,他在伦敦街头捡到一块手表,并用面包刀将其拆开,从此开启了与制表的不解之缘,他将手表内部视为“宇宙的中心”。此后,他试图拆解闹钟进行研究,却因缺乏资源而搁置。直到12岁,通过在旧货义卖中购买便宜的时钟,他才得以重新实践,甚至开始帮人修理时钟。14岁时,为补贴家用,他离开学校在床垫厂工作,后经一位女士介绍成为跑腿男孩,几年后,他转向机械相关工作,开始接触机器、电池、轮胎等部件。1944年,18岁的Daniels加入英国军队,在中东服役期间,他开始为军队修理手表和其他设备,并借此攒下一笔钱。1947年11月,他回到英国,用积蓄购买了制表书籍和工具,一边从事手表维修工作,一边参加夜校学习制表,尽管夜校课程仅传授理论知识,但这是他唯一接受的学术教育。
1960年,Daniels在伦敦开设了自己的手表维修和清洁店。在此期间,他结识了Cecil Clutton,两人因对汽车的共同热爱而结缘,而Clutton对钟表的热爱也让Daniels接触到许多高端收藏家,并为他们修复手表。通过修复那些停产的手表,Daniels学会了自己制作零件,同时深入了解了著名制表师的制表工艺和创新思路。他还开始为伦敦钟表匠同业公会修复手表,这使他有机会广泛游历,结识众多收藏家。在一次法国之行中,他结识了宝玑的负责人,并成为宝玑在伦敦的代理商,为宝玑做了大量工作。在修复宝玑手表的过程中,Daniels深受其制表理念、技术和工艺的影响,萌生了自己制作手表的想法。1968年,在与岳父的一次交谈后,他下定决心开启独立制表之路,尽管当时传统机械制表正受到石英表的冲击,但这反而激发了他保护机械制表工艺并证明其精度可超越石英表的决心。
1969年,Daniels为Sam Clutton制作了他的第一块怀表,引起了收藏家的关注。这块表最初以2000英镑售出,五年后他以8000英镑回购,2012年在拍卖会上以28.5万美元成交。
他的制表成就中,最具影响力的当属同轴擒纵系统的发明。1974年,他接受SethG.Atwood的委托,致力于提升机械表的性能,由此设计出一种新的擒纵机构,并于1976年将其应用于他的第10号手表,命名为Daniels独立双轮擒纵机构。1980年,该机构经过改良获得专利,成为同轴擒纵系统,并应用于他的第17号手表。同轴擒纵系统被一些人认为是过去250年来制表领域最重要的发展之一,不过在1999年尼古拉斯・海耶克(Nicolas Hayek)将其应用于欧米茄自动手表之前,该系统并未受到太多关注。如今,同轴擒纵系统已广泛应用于欧米茄的众多表款中。
Daniels一生手工制作了23块怀表、两块手表以及一些时钟。他制作一块手表及其零部件通常需要2500个小时,耗时约一年,其作品被评论者誉为“艺术品”和“技术与制表杰作”。他的手表表盘通常简洁清晰,副表盘与主刻度环相互交织。他对委托制作十分挑剔,曾表示“我从不为我不喜欢的人制作手表”。他的代表作之一,1987年的大复杂功能手表,展现了他精湛的制表技艺和复杂功能的完美融合。此外,他的多块手表在拍卖市场上屡创高价,截至2022年12月,只有百达翡丽和劳力士的手表价格超过他的作品,他有六块手表的售价超过150万美元。
Daniels在制表领域获得了众多荣誉,他是伦敦钟表匠同业公会的成员和大师,并获得其金牌;荣获伦敦金融城公司的金牌和斯德哥尔摩钟表匠公会的库尔贝格奖章;2006年,苏富比举办了他的作品回顾展,展出了除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一块之外的所有作品;他先后被授予MBE(大英帝国勋章成员)和CBE(大英帝国司令勋章);还获得了伦敦城市大学的荣誉理学博士学位、伦敦古物学会的会员资格、伦敦城市与行会学院的荣誉会员资格、英国钟表学会的会员及会长职位、美国钟表匠-钟表师学会的荣誉会员资格;获得英国钟表学会金牌、伦敦城市与行会学院金牌及徽章奖、国际钟表博物馆盖亚奖等。2011年10月21日,GeorgeDaniels去世,但他的制表成就和创新精神永远铭刻在制表史上,激励着无数后来者在制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