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Frank Jutzi出生于瑞士伯尔尼。自幼,他便对机械类事物展现出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在他10岁拥有人生第一块手表时,被彻底点燃。受身为家具设计师的父亲影响,Jutzi从小跟随父亲参加世界各地的家具展,在父亲作品的熏陶下,他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而钟表成为了他梦想的寄托。学生时代,Jutzi不仅拆遍了自家的钟表,还将同学和邻居家的钟表“研究”了个遍,甚至免费为他人修表,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1981年,从Rudolf Steiner制表学校毕业后,他开启了为期两年的学徒生涯。在学徒期间,他便展现出非凡的创造力,利用休息日制作出一只镂空机芯的铜制台钟,该钟昼夜显示不同,白天是太阳指针,晚上则变为月亮指针,这一作品令师父大为惊讶,也让Jutzi坚定了成为独立制表师的决心。
1985年,结束学徒生涯的Jutzi正式踏上独立制表之路,开办了自己的古董钟表修复工作室。在修复古董钟表的过程中,他深入研究各类钟表的结构与工艺,同时也开始将自己的创意融入其中。1998年,在巴塞尔世界钟表展上,Jutzi推出了他的第一件原创作品——一款配备2个月动力储备和透明机芯的落地大座钟,这款作品一经亮相便吸引了众多目光,展现出他在制表领域的深厚功底与创新思维。2000年,他凭借出色的制表技艺和独特的设计理念,被接纳为独立制表师协会(AHCI)成员,这一荣誉标志着他在国际制表界获得了专业认可。2001年,Jutzi参与了金箭集团(Goldpfeil Group)的“七位大师”项目,推出了他的首款陀飞轮腕表,进一步奠定了他在制表界的地位。此后,他不断探索创新,在2018年发布了名为“l’art du tourbillon”的自动陀飞轮腕表系列,该系列腕表在传承瑞士制表艺术传统的同时,融入了Jutzi独特的风格与制表理念。
Jutzi的神秘陀飞轮钟堪称经典。在2014年巴塞尔展上推出的这款作品,以一棵希望之树为造型,树架起两只立面相互连接的金环,转盘上镶嵌60颗蓝宝石用以标示刻度。其独特之处在于,将代替秒针的陀飞轮高高架起,距离台面约30厘米,远离发条,为解决力的传动难题,Jutzi通过多级齿轮将发条产生的力传给陀飞轮,再由陀飞轮带动齿轮令分针运转,进而带动时针跳转,使能量传递在镂空造型下清晰可视,他为此设计了整整一年,制作又花费半年时间,充分展现了其对复杂工艺的极致追求。此外,他还跳出钟表表面整圆的传统概念,设计出用三分之一圆轨迹显示60分钟,且时针刻度按独特方式跳转的时钟,打破了常规的读时方式,展现出非凡的创意。在腕表设计上,他的作品也别具一格,如部分腕表采用箭形指针,这种独特的指针造型为腕表增添了别样的魅力,其灵感来源于瑞士伯尔尼附近维希特拉赫镇(Wichtrach)古老的纹章,Jutzi的制表工作室便坐落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