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旭曙1957年出生于昆明的高级知识分子家庭,自小就对机械充满浓厚兴趣。在那个制表资料匮乏、专业指导稀缺的年代,他凭借对机芯技术的热爱,毅然踏上了自学制表之路。
起初,马旭曙只能通过有限的书籍、杂志来了解制表知识。那些泛黄的书页、简略的图示,成为他探索制表世界的启蒙钥匙。为了深入理解机芯构造,他常常反复研读资料,每一个零件的名称、作用都在他脑海中被无数次咀嚼。
没有专业工具,他就自己动手制作或改造。从简陋的镊子、锉刀开始,一点点打磨、调试。他还四处搜罗废弃的钟表零件,将它们拆解、重组,在一次次的尝试与失败中,逐渐熟悉了钟表零件的特性和相互间的配合。
在自学的漫长岁月里,他经历了无数个日夜的煎熬。遇到复杂的技术难题时,他常常废寝忘食,在昏暗的灯光下冥思苦想、反复试验。有时为了攻克一个小小的擒纵机构问题,他可能要花费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但正是这份执着与坚持,让他的制表技艺在实践中不断提升。
2006年,经过多年的艰苦钻研,马旭曙成功做出第一只陀飞轮,这一成果不仅是他个人制表生涯的重大突破,也为他打开了通往更广阔制表天地的大门。随后,他受“中国陀飞轮之父”许耀南邀请进入北京手表厂,开启了新的制表征程。
此后,他在制表领域不断深耕,2008年受北京手表厂邀请,历经一年零四个月设计制成中国第一只双轴立体陀飞轮手表。2012年,他建立自己的钟表工作室。2013年,制成“柱状立位”陀飞轮手表,成为瑞士独立制表人协会(AHCI)候选会员,并参加巴塞尔钟表展;同年参加中国首届“蓝光杯”钟表设计大赛,获金奖和银奖。2014年,制成“翼状立位陀飞轮”手表并参加巴塞尔钟表展。2015年,制成“八日链”手表并参加巴塞尔钟表展,成为AHCI正式会员,是当时大陆第一人。此外,过去三年里他发布过两个不同版本的农历历法腕表,2022年新一代还送去GPHG评选最佳历法腕表奖。
其代表作有:
2008年的“太极”双轴立体陀飞轮手表,是中国第一只双轴立体陀飞轮手表;
2012年的“北京星空”伸缩指针手表;
2013年的“柱状立位”陀飞轮手表;
2014年的“翼状立位陀飞轮”手表;
2015年的“八日链”手表以及融合中国传统农历历法元素的农历历法腕表等。